移动互联网具备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即时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给信息量有限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网上的信息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相比,前者要更丰富、更新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模式创新,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移动互联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与网络上的流行趋势要有一定的了解曰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灌输的教育观念,对知识的传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模式创新,如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讨论区、群组等,甚至可以通过微博等最新的即时通讯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从而构建一个与移动互联网无缝连接的,更加开放、高效而有活力的现代语文课堂。
例如,鉴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在品味诗歌环节,笔者转变以往教师灌输、学生做笔记的观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学生朗诵,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经过紧张的准备,各小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接连上台朗诵诗歌。此时,精彩的一幕出现了院在台上,他们一边播放着小组一致欣赏的用手机下载的小提琴名曲《小夜曲》、《梦幻曲》等伴奏乐曲,一边随着伴奏动情地朗诵着诗歌。那动情的乐曲、动听的诗歌,让语文课堂悄然成了一场音乐会。
课堂有了声音,旋律委婉,曲调悠扬曰课堂有了画面,色彩清淡,用光虚柔,慢镜头的运用衬出了意境的缥缈、朦胧。学生在视听的享受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之中,对这首诗呈现出的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画图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促成移动互联网与课堂的无缝连接,增强了教学效果。
学习《杜甫诗三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首诗歌,更深刻地体会杜甫晚年的心境,笔者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唱独角戏模式,让各小组组织本小组成员在互联网上开展自主阅读鉴赏,自行探究杜甫晚年作品的风格。任务一布置,学生马上行动起来。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己查找有关杜甫的资料并有选择地利用,不断对比分析,创新自己的见解,然后借助本小组QQ 群展开探究并逐步形成共识,再由小组长将QQ 群里的共识形成文字,统一传送到教师的QQ 上。最后,笔者通过QQ群共享将各小组探究成果总结、展示出来,由全班学生进行网上评议,选出优秀小组。
值得一提的是,鉴赏探究活动中,有的小组不仅完成了既定任务,还有创意地将杜甫前期诗歌和晚年作品风格进行对比鉴赏,采取解说、讨论、评点等诸多形式针对杜甫诗歌的整体风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鉴赏短文,其探究成效超出了教学预期。课堂上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可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移动互联网与语文课堂的无缝连接,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
贴心大学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除特殊声明外,均为原创,并已申请著作权,登记号为2014SR146519。
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转载者,本公司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